膏剂是祖国医学的一类古老剂型,效果比较广泛,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因为其具有一定的稠度,故而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效果长期持久、部分效果实在等优点。
传统的中药剂型有汤、丸、散、膏、丹、酒等,膏剂分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药又叫滋膏,呈半流体稠膏状,用瓷罐或广口玻璃瓶盛之,适用于慢性病人口服。
外用膏药便是通常说的膏药,它的制法大体如下:先按配方量将药材切断或捣碎,放在油(芝麻油、豆油或花生油)里浸泡,然后生火煎炸,若有花、叶、果皮等不耐高热的药料,应后放。炸至药料焦枯或炭状时,除掉药渣持续熬油,并随时搅动,避免起火,直至将油滴在水上成珠不散为度,再加入黄丹或铅粉,不断拌和,直至成膏。然后放在冷水中去“火毒”,就成为膏药。应用前还有摊涂一道工序,即将膏药微火或隔水加热炖化,摊涂在纸、布或兽皮(如狗皮)上,膏面悄悄折合,放入纸盒或袋中,便是市售的膏药,有巨细不同的标准,于干燥阴凉处保存。
膏药有消肿、拔毒、去腐、生肌、维护封闭疮口的效果,常用以医治疮、疖、痈、疽等外科、皮肤科疾病。它又有驱风散寒、通络止痛的效果,所以又可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症。 现代研讨指出,膏药贴在皮肤上,因为角质层的软化和皮脂的溶解效果,使脂溶性、挥发性及影响性药物得以透入皮肤发生效果,如消炎、止痛。某些药物可影响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部分的血液循环,然后有利于炎症的散失,或影响到更深的部位如关节、肌肉、内脏等而起消炎、消肿、止痛等效果。 可见,起首要效果的还是药物,不是纸、布或兽皮。
留意膏药中常含有芳香走窜的成分,因此孕妇要慎用,尤其忌在脐、腰、腹部贴用;皮肤过敏者也不宜贴用。在贴膏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不必的膏药可贮放在阴凉干燥处,以防夏季溶化或被虫蛀。以上关于膏药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帮助!
电话微信:13328020789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By 李和记营销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