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膏药在我国小到低龄儿童,大到高龄老人无不知道膏药的作用,可见膏药的普及性有多高了。但是大部分只知道市面上比较普遍的膏药,有不舒服了去药店买一盒回家就那么随便了贴了,有没有什么不良效果也不知道,虽说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既然选择了使用膏药,还是希望能起到治病去痛的效果的,那么下面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膏药吧!
膏药,古称敷贴,是我国医学中传统外用药物之一,对跌打损伤、肌肉关节疼痛及各种疮疡等有良好疗效。传统的膏药由药肉及载物体(布或纸)组成。中医师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不同的中药配制。将中药以香油煎出有效成分,滤去药渣,然后加入黄樟丹或生药熬制为膏状。取适量药膏平铺于适当大小的布或纸上,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可长时间保存。使用时需适当加热,使药膏产生一定粘滞性并不灼伤皮肤为宜,然后敷于患处即可。虽然各种膏药的外表相似,但其成分不同,功效亦不同,不可盲目使用,对那些自称祖传秘方,“包治百病”的膏药更是不可轻信。
膏药的种类有多种,以油与黄丹为基质的为黑膏药;以油与宫粉为基质的为白膏药;以橡胶为主要基质的为橡皮膏;以松香等为基质的为松香膏药。最常用的是黑膏药,下面了解一下贴膏药注意事项:
1.贴前先将患处用温水擦净,或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或患部用酒精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贴。皮肤有汗或有水汽时不能贴,因这样贴不紧。若气候寒冷粘贴不紧,可在膏药贴上后再热敷一下。
2.按时换膏药,防止膏中铅化物对皮肤的刺激。3.贴膏药后过敏,局部发痒较甚或发生水泡、溃烂时当取下,用酒精消毒或搽龙胆紫药水,待不痒和伤口愈合后再贴。或采用贴前膏药上撒点薄荷冰等预防措施。重者禁用。
4.不可将膏药在煤炉上烘烤帖敷,因为煤炉燃烧时产生的致癌物质及有害气体会被膏药基质及水分所吸收,并经皮肤渗入人体,危害健康。
5.皮肤表面有外伤或有糜烂感染,局部有破损者,不宜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6.凡是含有麝香、乳没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慎用。尤其孕妇的腰、腹部(特别是下腹部气海、关元穴处)、肚脐以及下肢三阴交等穴位处,不能贴敷,以防发生流产等意外。
7.一般一张膏药的药效可维持1~2天,黑膏药的药效较长,一般可连续贴用1周以上再揭下,所以不宜换得过勤或过少。8.膏药撕揭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撕裂皮肤。对粘在皮肤上的部分药膏,可用纱布蘸汽油擦净,然后再用酒精消毒。
膏药成分不同其主治功效也不同,以下是网络上流传的药方及其治疗功能:
①药方:软柴胡 硬柴胡 酒柴胡 醋柴胡 北柴胡 南柴胡 炒柴胡 竹叶柴胡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柴胡醇、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廿四酸、葡萄糖及皂甙等。
性状:根呈圆锥形,主根顺直或稍弯曲,下部有分枝,根头膨大呈疙瘩状,长6—20cm,直径0.6—1.5cm,外皮灰褐或紫棕色,有皱纹和支根痕、皮孔,顶部有残留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有少数不明显环纹及芽痕;质硬而韧,不易折断,平整的切面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
1,和解退热:主治邪犯少阳,寒热往来;感冒发热及疟疾寒热。
2,疏肝解郁:主治肝郁气滞,胸胁胀满,妇女月经不调。
3,升举阳气:适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常配补气药。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醋炒减低升发之性,鳖血炒可防其劫肝阴之弊。
不良反应和注意:1.用量过大 柴胡毒性很小,柴胡粗皂甙有较强的溶血作用,过量服用有致呕作用,并可导致少尿、水肿、大汗而虚脱。2.品种有误有用大叶柴胡代替柴胡而入丸药发生中毒死亡事故。3.过敏反应 服柴胡煎剂偶有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身热、烦躁。柴胡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的临床报道较多。臭梧桐
②药方:木芍药 红芍药 赤芍 臭牡丹根 主要成分:芍药的根含芍药甙。草芍药的根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等。另含苯甲酸约0.92% 。芍药属植物大都含芍药甙,根中含量1.8~ 7.3%,全在根皮部分;叶中含量1~1.1% 。
性状:1.草芍药(赤芍药) 根呈圆柱形,两端粗细相近,稍弯曲,长5-40cm,直径约0.6-1.5cm,表面棕褐色,皮粗糙易脱落,皱纹粗而稍深,有横向凸起的皮孔,皮脱落显出白色或淡棕色皮层,质硬松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粉红色,皮层窄,中间髓部小,内心有淡黄色的菊花纹理或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2.川赤芍(西赤芍) 本品略同草芍药,唯断面外围淡紫色,内心有淡黄色射线。有分枝,上粗而下渐细,刮皮者,外表淡棕白色,富有粉性,气微香,味微苦,微涩。
功能主治: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1.清热凉血 能入营血分,常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所出现的发热不退、神昏,处方如犀角地黄汤。2.清肝火 治疗肝经热盛的目赤肿痛,血热妄行。3.活血祛瘀 赤芍活血祛瘀之力较强,善清血分瘀热,可用于血瘀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瘀积作痛。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不良反应和注意:1.赤芍毒性极小,临床未见有中毒及不良反应的报道。2.赤芍活血之力较大,平素有出血倾向、月经过多、出凝血机制异常者不宜使用,否则会造成出血灶或增加月经量,出现人为的不良反应。
③药方:木芍药 红芍药 赤芍 臭牡丹根 主要成分:芍药的根含芍药甙。草芍药的根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等。另含苯甲酸约0.92% 。芍药属植物大都含芍药甙,根中含量1.8~ 7.3%,全在根皮部分;叶中含量1~1.1% 。
性状:1.草芍药(赤芍药) 根呈圆柱形,两端粗细相近,稍弯曲,长5-40cm,直径约0.6-1.5cm,表面棕褐色,皮粗糙易脱落,皱纹粗而稍深,有横向凸起的皮孔,皮脱落显出白色或淡棕色皮层,质硬松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粉红色,皮层窄,中间髓部小,内心有淡黄色的菊花纹理或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2.川赤芍(西赤芍) 本品略同草芍药,唯断面外围淡紫色,内心有淡黄色射线。有分枝,上粗而下渐细,刮皮者,外表淡棕白色,富有粉性,气微香,味微苦,微涩。
功能主治: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1.清热凉血 能入营血分,常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所出现的发热不退、神昏,处方如犀角地黄汤。2.清肝火 治疗肝经热盛的目赤肿痛,血热妄行。3.活血祛瘀 赤芍活血祛瘀之力较强,善清血分瘀热,可用于血瘀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瘀积作痛。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不良反应和注意:1.赤芍毒性极小,临床未见有中毒及不良反应的报道。2.赤芍活血之力较大,平素有出血倾向、月经过多、出凝血机制异常者不宜使用,否则会造成出血灶或增加月经量,出现人为的不良反应。
对膏药的质量要求如下:
1.老嫩应适宜,贴于皮肤上要有适宜的粘性及不移动位置。
2.外观应油润细腻,对皮肤应无刺激性。
3.同种膏药的摊涂量应一致,其重量差异限度不超过±5%(指除去裱背材料的纯膏药重量)。
4.在常温下保存,两年内不变质,不失去粘性。
看了以上内容,相信读者已经对膏药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了,虽说膏药可以治疗很多病症,但不能随便乱用,花钱是小耽误病情就得不偿失了。以上关于膏药的详细介绍,希望对读者有帮助。
电话微信:13328020789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By 李和记营销实验室